返回主站|会员中心收藏本页|保存桌面

阳光电源逆变器服务商    

阳光组串逆变器、阳光户用逆变器,阳光并网逆变器、阳光集中式逆变器

今天是 5月15日 星期四 首页 > 新闻中心 > 11家央企太阳能光伏应用最新进展?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姚经理
  • 电话:18520143666
站内搜索
 
首页 > 新闻中心 > 11家央企太阳能光伏应用最新进展?
新闻中心
11家央企太阳能光伏应用最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5-04-10        浏览次数:128        返回列表

截至2025年,11家央企在太阳能光伏应用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涉及光伏电站建设、产业链布局、技术创新及国际合作等方面。以下是具体进展:

1. 国家能源集团

  • 光伏电站建设:在宁夏、河北、山东等地布局大规模光伏电站项目,总规模超GW级。例如,在宁夏开发16490MW光伏电站,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 产业链整合:依托自身能源资源优势,推动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强化硅料、硅片、电池片等环节的技术储备。

2. 中核集团

  • “光伏+”模式创新:在江苏、宁夏等地推广“光伏+生态修复”“光伏+农林牧渔”等项目。例如,宁夏中核新华发电金湖振合新能源电站采用“渔光互补”模式,实现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结合。

  • 技术突破:在钙钛矿、HJT等高效电池技术领域取得进展,推动光伏组件转换效率提升。

3. 华能集团

  • 分布式光伏发展:在山东、甘肃等地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利用工商业屋顶、农业大棚等场景,实现光伏发电的灵活应用。

  • 储能与光伏协同:结合储能技术,提升光伏发电的稳定性和消纳能力,推动能源系统智能化升级。

4. 华电集团

  • 沙漠光伏治理:在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交汇处建设光伏电站,通过“板上发电、板下固沙”模式,实现荒漠治理与能源开发的双重目标。

  • 海外项目拓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光伏项目,推动中国光伏技术“走出去”。

5. 大唐集团

  • 海上光伏试点:在河北秦皇岛昌黎县完成4个海上光伏项目招标,总规模1.8GW,由国家能源集团、华电等企业开发。

  • 技术创新:研发高效光伏组件和智能运维系统,提升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和运维水平。

6. 三峡集团

  • 水面光伏示范:在安徽淮南建设国内最大采煤沉陷区水面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17.94MW,实现废弃矿区的生态修复与能源开发。

  • 国际合作:与民企合作开发海外光伏项目,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全球化应用。

7. 国家电投

  • HJT电池技术:2023年1月,国家电投5GW HJT光伏电池及组件一期项目正式开工,量产转换效率达24%,推动高效电池技术产业化。

  • 多晶硅产能:旗下黄河水电拥有3300吨/年多晶硅产能,是国内集成电路用多晶硅的重要供应商。

8. 中广核

  • 海上光伏开发:在河北、福建等地推进海上光伏项目,利用海洋资源拓展光伏应用场景。

  • 产业链投资:通过参股、合作等方式布局光伏制造环节,强化产业链控制力。

9. 华润电力

  • 分布式光伏布局:在华南、华中、华东等区域推进工商业屋顶光伏项目,服务企业绿色转型。

  • 综合能源服务:结合储能、充电桩等业务,提供一体化能源解决方案。

10. 中节能

  •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在沪武高速旁建设国内大跨度弧形BIPV项目,面积达17.6万平方米,推动光伏与建筑深度融合。

  • 绿色园区建设:打造零碳园区,集成光伏发电、储能、智能微网等技术,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11. 国投集团

  • 农光互补项目:在江苏、福建等地实施“农光互补”“渔光互补”项目,推动光伏发电与农业、渔业协同发展。

  • 技术创新:研发高效光伏组件和智能运维系统,提升项目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行业趋势与展望

  • 技术迭代加速:央企加大在HJT、TOPCon等高效电池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

  • 应用场景多元化:从集中式电站向分布式光伏、海上光伏、光伏+生态修复等领域拓展,满足不同场景的能源需求。

  • 产业链协同发展:央企通过纵向整合和横向合作,强化光伏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这些进展表明,央企在太阳能光伏领域正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产业链整合,加速推动清洁能源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收缩
  • QQ咨询

  • 电话咨询

  • 18520143666
  • 添加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