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于2025年8月22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共同维护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光伏市场秩序的倡议》,核心内容及分析如下:
一、倡议背景与核心目标
行业困境
光伏行业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力量,近期受供需矛盾突出、市场无序竞争加剧影响,陷入“内卷式”竞争,阻碍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价格“腰斩”甚至“膝斩”,企业利润压缩,部分环节出现亏损,行业生态恶化。
政策呼应
8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明确要求遏制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协会倡议是对国家政策的细化落实,旨在通过行业自律实现“优胜劣汰”,引导产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转型。
二、倡议核心内容
抵制低价恶性竞争
企业义务:严格遵守《价格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杜绝以低于成本价销售产品。
电站企业改革:优化招投标规则,降低价格权重,提高技术评标权重,避免“唯低价论”。
政策衔接:呼应六部门座谈会提出的“健全价格监测和产品定价机制”,从源头遏制“价格战”。
严守质量安全底线
执行严格质量标准,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功率虚标等行为。
背景支撑: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指出,2017-2024年光伏组件合格率下降,2023年后质量问题与降价节奏高度一致,凸显质量危机。
合理排产与产能调控
根据市场供需实际排产,加强产销衔接,抵制盲目扩产。
行业现状:2024年以来光伏项目终止案例增多,企业资本开支大幅降低,如天合光能宣布2025年无规模性资本开支计划,反映行业对产能扩张的理性回归。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避免技术侵权,推动从“同质化低效能竞争”转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竞争”。
行业痛点:2024年以来TOPCon和BC电池技术“专利战”频发,技术门槛低导致创新成果被快速模仿,加剧产能无序扩张。
规范海外投资与市场布局
秉持依法合规、互利共赢理念,通过技术、服务、品牌优势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中国光伏行业国际形象。
现实挑战:部分海外国家在享受中国低价光伏产品的同时,频繁发起反倾销指控,增加贸易壁垒。
三、多方协同发力机制
地方政府角色
落实《反垄断法》《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规范招商引资行为,防范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产能出清。
第三方机构责任
检测认证计量机构需提升能力水平,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公正履行质量监测职责,推动行业品质升级。
媒体与金融机构支持
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理性客观报道,避免恶意炒作。
金融机构:制定差异化金融政策,扶优扶强,避免“一刀切”措施,稳定行业信心。
四、倡议意义与行业影响
短期目标
遏制低价无序竞争,缓解行业“内卷”,稳定产业链价格体系,保护企业合理利润空间。
长期价值
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通过创新驱动和技术升级构建核心竞争力。
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确保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领导地位。
实施挑战
需平衡企业自律与市场自由竞争的关系,避免过度干预抑制市场活力。
需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倡议落地执行,防止“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