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正积极推进包括光伏在内的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制定,旨在通过标准化手段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政策发布:2025年6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
目标设定:到2027年,推动制修订绿色低碳领域标准百项以上,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到2030年,标准体系更加健全,标准化对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发展支撑作用更加显著。
二、重点工业产品范围
优先聚焦产品:按照急用先行原则,优先聚焦钢铁、电解铝、水泥、化肥、氢、石灰、玻璃、乙烯、合成氨、电石、甲醇、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和电子电器等重点产品。
选择标准:这些产品市场需求迫切、减排贡献突出、供应链带动作用明显,是制定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的重点对象。
三、标准制定原则与路径
团体标准先行:按照团体标准先行先试、逐步转化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原则,积极推进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制定。
稳步扩大覆盖范围:在团体标准的基础上,稳步有序扩大覆盖产品范围,条件成熟的可直接制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采信实施基础好的团体标准:对实施基础好的团体标准,采信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以加速标准的推广和应用。
四、光伏等重点产品的碳足迹核算标准制定
光伏产品:作为重点工业产品之一,光伏产品的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制定正在积极推进中。这将有助于规范光伏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管理,推动光伏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其他重点产品:除了光伏产品外,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重点产品的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制定也在同步进行中。这些标准的制定将有助于提升相关产品的绿色低碳水平,促进整个工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
五、政策意义与影响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通过制定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可以引导企业加强碳排放管理,推动工业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
提升国际竞争力:符合国际准则的碳足迹核算标准有助于提升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的便利化。
促进产业链协同减排:碳足迹核算标准的制定将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减排,推动整个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