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这一目标标志着我国在推进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以下是对这一目标的详细解读:
一、目标背景与意义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是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的有效途径。通过完善碳排放权、用水权等交易制度,可以推动资源环境要素的畅通流动和高效配置,充分释放市场潜力,对实现相关资源环境目标提供有力支撑。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
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完善
扩大覆盖范围:结合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需要、行业降碳潜力和碳排放核算基础等,稳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扩展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健全配额分配制度:统筹碳排放控制目标、行业发展阶段、历史排放情况等,优化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稳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有序提高有偿分配的比例。
加强市场监管:强化对碳排放权交易机构、交易主体、第三方服务机构等的监管,依法依规查处数据造假、违法违规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三、用水权交易制度的完善
明确初始分配制度: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突出节水导向,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完善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明晰区域水权、取水权、灌溉用水户水权。
推进市场化交易:加快用水权初始分配,推进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健全完善水权交易平台,加强用水权交易监管。到2027年,用水权交易机制进一步完善,用水权市场化交易趋于活跃。
探索有偿出让: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和超载地区探索实行用水权有偿出让,新增工业用水原则上应当在用水权交易市场有偿取得,以经济手段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四、配套措施与保障
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根据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展,按照“成熟一个、纳入一个”原则,将碳排放权、用水权等交易有序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推动交易数据汇聚共享。
健全价格形成机制:坚持市场化原则,分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生态产品价值,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资源环境要素高效合理配置。
加强法规标准建设:研究完善有关法律制度,进一步明晰资源环境要素的交易原则。科学制定修订碳排放核算、用水定额、污染物排放等标准,加快更新重点行业和重要设备节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