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补贴缩减背景下,硅片价格短期内将承压下行,但长期受技术迭代、需求结构转型和行业整合驱动,可能呈现“先降后稳”的分化走势。以下为具体分析:
一、补贴缩减的直接影响:需求端收缩,价格短期承压
国内分布式光伏需求放缓
补贴退坡直接削弱分布式项目的经济性,导致终端装机需求收缩。例如,2025年5月31日后,中国分布式光伏项目将全面参与市场化交易,电价由市场竞价形成,不再享受国家补贴。这一政策节点导致装机增速放缓,硅片作为组件核心原材料,需求短期内面临下行压力,价格可能进一步承压。海外贸易壁垒加剧需求波动
美国对东南亚组件加征关税、欧盟碳关税(CBAM)实施,叠加印度本土制造政策,中国组件出口受阻。2025年3月数据显示,中国对欧出口同比下滑22.6%,头部企业被迫加速海外建厂(如隆基马来西亚基地扩建至8GW),但短期成本增加显著,进一步压缩硅片需求。
二、硅片价格的核心矛盾:供需失衡与成本博弈
产能过剩加剧价格下行压力
2025年全球光伏产能预计超1100GW,远超600GW的乐观需求预测。硅料、硅片环节产能利用率持续低位(硅料库存达263万吨,超正常水平30%),而新产能仍在释放(如2025年新开工项目达175GW)。供需失衡导致硅片价格持续下跌,2024年硅片价格下降幅度近一半,2025年Q2初受抢装潮推动,N型TOPCon组件价格一度冲高至0.85元/W,但5月起价格快速回落(单月跌幅5%-19%)。成本倒挂与行业整合
颗粒硅成本降至3.2万元/吨,全产业链利润空间压缩,二线厂商现金流压力陡增。2024年光伏制造板块近半企业亏损,预计2025年尾部企业淘汰率将超30%。头部企业通过“长单锁量”维持市占率(如隆基Hi-MO X10组件订单排至Q3末),而中小厂商陷入“无单可接”困境。抢装期间低质组件积压(部分经销商库存成本高达0.8元/W),叠加价格下跌,二线厂商库存减值风险激增。
三、长期趋势:技术迭代与需求结构转型驱动分化
N型技术替代加速,高端硅片需求增长
N型TOPCon市占率已达70%,BC电池、钙钛矿叠层技术商业化提速(如协鑫钙钛矿组件量产效率28%)。缺乏技术储备的企业面临“出清”压力,老旧P型产能淘汰率或超50%。例如,光因科技全钙钛矿电池效率达31.27%,度电成本较晶硅降低50%,推动高效硅片需求增长。新兴市场与光储融合创造增量
中东、拉美市场增速超30%,晶澳沙特项目中标价0.65元/W,利润率较国内高5个百分点。政策推动光储融合(如山东强制配储10%),阳光电源“光伏+2小时储能”系统将自发自用比例提升至90%,进一步拉动高效硅片需求。行业整合与供应链优化
头部企业通过垂直整合(如通威股份“硅料-电池-组件”一体化模式,成本较行业平均低12%)和供应链精益化管理(如TCL中环通过AI预测模型将库存周转率提升至8次/年)提升竞争力,加速行业出清。
四、价格展望:短期承压,长期分化
短期(2025年):受补贴退坡、产能过剩和贸易壁垒影响,硅片价格可能进一步下跌,Q3组件价格或回落至0.7元/W以下,较Q2高点下跌10%-15%。
长期(2026年及以后):随着N型技术替代加速、新兴市场崛起和行业整合完成,高效硅片需求增长,价格可能企稳回升;而低端硅片产能将加速出清,价格分化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