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入市、光伏投资出清的现象,确实伴随着收益率有望不降反升的预期,以下是对此现象的详细分析:
一、新能源入市与光伏投资出清背景
政策推动:随着新能源投资成本持续下降和装机占比不断提高,新型电力系统正在形成,补贴的必然性逐渐消失。政府推动新能源入市,重点是上网电价改革,并汲取海外成熟经验,提出配套的价格结算机制。
市场化趋势:上网电量全面进入市场,上网电价由市场形成,这标志着新能源发电领域正逐步向市场化过渡。
投资力量变化:大型集中式电站的主要投资者为国有资本,工商业光伏则主要是业主和社会投资者,户用光伏背后则是用户或比较市场化的国有及社会资本。在市场化模式下,部分投资机构将不再具备继续投资光伏电站的能力,尤其是高度依赖补贴模式的投资者、没有风险意识和风险驾驭能力的投资者、纯粹投机心态的财务投资者等预计将出清。
二、收益率有望不降反升的原因
投资成本下降:尽管光伏上网电价可能整体下行,但光伏电站投资成本,包括制造端成本和资金成本,以及技术进步的度电成本,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这使得预期收益率不一定下降。
竞争程度降低:随着光伏电站投资专业性的增加,投资机构开始出清,纯财务投资者纷纷离场,项目的竞争程度下降。这有助于提升剩余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
风险与收益匹配:新能源入市后,项目收益的波动性增加,风险增加。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因此光伏电站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也应该不降反升。
专业能力价值体现:未来新能源投资者不仅是资金提供方,还是项目开发和运营方。项目预期收益率不仅反映资金的回报,还会反映专业能力的价值。这有助于提升具备专业能力的投资者的收益率。
三、不同项目类型的收益率影响
全额上网项目:随着参与市场交易电量比例的提高,收益率逐渐降低。以某在建6MW分布式光伏全额上网项目为例,考虑到上网电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其全投资收益率和资本金收益率均有所降低。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项目:用电企业的消纳比例和余电上网电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比例对于全投资收益率有很大影响。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比例的提升随着消纳比例的降低,对全投资收益率的影响越大。
四、总结与展望
新能源入市和光伏投资出清是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尽管这一过程会带来价格体系的波动和预期收益的不确定,但随着投资机构出清等产业生态的进化,项目预期收益率有望不降反升。这有助于推动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环境保护。同时,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以应对市场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